这场荒诞我经历过,当我看到蒙脱石散脱销的时候,饿了么和淘宝上已经买不到了,但是京东上还可以。
只不过单盒的缺货,三盒起售。大概十来分钟吧,三盒的也卖光了,接下来是五盒,到了一个小时左右,连十盒的包装都买不到了。
至此,全网各平台,蒙脱石散卖光了。前后也就一个多小时。
几个小时之后,我陆续看到有些前同事在求购蒙脱石散,看到小区的业主群里开始讨论哪里能买到。
这个事情的起因是什么?传说美国的新病毒品种XBB,号称小宝贝即将登陆,这个席卷了美洲大陆的新毒株,专攻人下三路,确切地说,是拉肚子。
因为这样一则传闻,导致了蒙脱石散的脱销。
这个事情昨天刚发生,就有专家出来辟谣,辟谣主要针对两方面,一个是说新毒株不可能主要症状是针对下三路;另一个则是说如果病毒性腹泻,你吃蒙脱石散也没用。
蒙脱石散是什么东西?其实就是观音土。这东西严格意义上讲,没啥用。除非你不能补充电解质水,为了防止你拉脱水,就给你吃点这种类似观音土成分的东西,让你暂时拉不出来。
吃多了是有危害的,会导致便秘,这也是蒙脱石散副作用之一。
问题是,辟谣非但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进一步导致了蒙脱石散的脱销,甚至开始价格飞涨。
这个现象说明,消息的传播是有阶段的,专家辟谣之前是小范围,辟谣之后反而使得原本不知道的人也开始关注这个话题。
人们非但不相信专家的说法,甚至以专家的说法当作反向风向标,你越喊多他们越要卖空离场;你越喊空,他们越要持有。
当下无论专家怎么解释都没用,人们把蒙脱石散已经看成了前几周的美林。
这才是我们今天的主题,我们的主题并不是针对这件荒唐的事。
我当然知道蒙脱石散没用,真要拉肚子,多补充电解质水是王道,而且拉肚子不比呼吸道感染,你几乎是一定要去看医生的。
没有化验,没法判断你是细菌性还是病毒性腹泻。
所以拉肚子在家吃蒙脱石散,是很荒诞的,问题是,当下的人们宁愿相信荒诞。
为什么?
因为预期管理已经出现了混乱。
这个话题去年11月咱们就说过,我说最值得担心的,就是预期管理,现在看来,已经发生了。
预期管理的本质就是你相信什么,你不相信什么。
我们最初的目标肯定是希望放开之后,大家把心思回归到挣钱上面来,回归到消费上面来。
但是现在看起来,似乎出现了偏差。当然,人们也消费,但是,这个消费偏向于抢购囤积药品。
而且是听风就是雨。
我一直试图在去年的11月份就反复传递给读者正确的预期,按照我分享给读者的来自国外的数据,就是国外经历奥密克戎的数据。
假如打满3针疫苗,九成的人,都是没有肺炎症状的,那么剩下一成,也是肺炎轻症。肺炎轻症没有你想的那么可怕,大部分人都是通过休息慢慢吸收了。
这个意思就是说,不需要吸氧。
当然,有极少数人会变成中症,乃至重症。所以按照国外的数据,总的死亡率是千分之一。但是小于60岁的这部分人会更低,小于30岁的人尤其低。
小于30岁的人的死亡率,大概等同于车祸的风险概率。那么你反过来想,自然是老年人承担了更高的风险。所以总体死亡率拉到千分之一。
我说的这些,是过去那些经过很多轮奥密克戎冲击的国外的统计数据。
如果你最初抱有这个预期,应该还好对吧?至少你不应该很紧张,也不会很放松。
这就是我11月份传达的,不要轻视,也不要恐慌。
问题是,我们都知道,人们的预期被拉了几个过山车,从过于轻视到过于害怕,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奥密克戎本身,而在于几个过山车之后,人们变得什么都不相信了。
人有时候就像孩子一样,你越不让他干什么,他越想干什么。
你希望他把注意力转到消费上面来,但是怎么说呢,他们现在的注意力偏要集中在实际上长期看并无作用的事情上。
你想想看,我们有办法奈何奥密克戎么?其实没办法了。
但是大家就是愿意把精力花在这个明知道没办法的事情上。这就是我说的,前段时间的预期管理出了问题。
这个事情,是我们的短板,我们有宣传,但是没有预期管理。
预期管理和宣传机构还是不一样的。
你注意,美联储就是全世界最大的预期管理机构,比如美联储常干的事情,用嘴加息,或者用嘴减息。
这意思就是说,美联储未必要投入真金白银,很多时候,他们仅仅是用嘴,就可以达到调控国际金融市场方向的目的。
为什么?很多人说这是一种忽悠。
其实没那么简单。
我给你举个例子,假如我跟你说,明天太阳会从西边升起,这是不是忽悠?
是。
问题是,到了明天,我该咋办?
明天距离现在不足24个小时,也就是说很短的时间之后,我就会面临失去你的信任,而那时候,你的预期的波动也就不再由我控制了。
明白么?
我们换个忽悠的方式,我告诉你,500年后的今天,太阳会从西边升起来。
这是不是一种忽悠?也是。
可是这种忽悠是很难验证的,你活不了500年嘛,明白么?
我也不打算真的管理你的预期500年,等500年后,再说嘛。
美联储用的就是后面的方式。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表达非常含糊。
你注意格林斯潘,当年格林斯潘的讲话,还有多少人记得?
很多人对他的评价是你永远都觉得你知道了他在讲什么,可是你仔细想,他好像什么都没讲。
这是一种表达的艺术。
所以他才能跨越六届美国总统,掌控着全世界最大的预期管理机构。
预期管理是一门艺术,我们需要这门艺术。我知道我们是做制造业起家的,我们说话做事的风格长期以来都非常直,也非常实。
但是我们已经需要,而且严格意义上讲,迫不及待的需要预期管理的机构了,专门的。
不能再把这种事交给野生互联网。
因为野生大V们是不可能像美联储那样有着长期的,一以贯之的预期管理的目标的。
说穿了,预期管理就是信任机制,就是凝聚共识。这在一艘船迎风破浪的过程中,尤为重要,甚至必要。
原创文章,作者:777,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mengapp.com/n/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