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相信养儿防老了?

刷到一条新闻,久久不能平静,一位患病的老人为了不连累孩子,吞下农药后捂着肚子离开了家。我想说:这TM是我们整个民族的悲哀……

我们这个社会有一个流传了几千年的大骗局,就是养儿防老。

你要明白,养儿防老的观念不是有儿子,而是有钱有势。养儿防老是有钱有势人家的生活方式,不是穷人的生活方式。

穷人如果相信养儿防老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全家都盼着你早点死。最傻的就是到了当代,有很多穷人当了父母,自己穷的叮当响,不想着改变命运,却依然把自己的养老生活寄托到孩子身上,他们为了能够控制住自己的子女,从小就打击他们,束缚他们,用愚孝的观念给他们洗脑,主动斩断他们的翅膀,要求他们要绝对的听话。

这些父母的逻辑就是,如果孩子长大了,独立了,本事大了,翅膀硬了,那就不受自己的控制了,那自己的养老计划就算泡汤了。对他们来说,一个听话的子女要远远比一个独立的、有能力的子女有用,所以他们宁愿让子女在老家找个两三千块钱的稳定工作,也不愿意让子女去大城市打拼,赌一赌能不能翻身,这个策略在以前确实有用。

就是医药条件差,人均寿命短,子女数量还多,五六个子女把你伺候到50多岁,你得个肺炎呀、疟疾啊什么的小病,子女从乡里给你请个大夫,抓几副药看不好,你嘎嘣一声挂了,大家的面子就都得到了保留,子女尽了孝道,你的一生也圆满了,这就叫享乐天伦。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中国人的平均寿命都已经奔到80岁去了,活到90多岁也不奇怪,而且医疗条件这么发达,只要拿钱砸,绝大多数病都能续命。

所以现在的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以前当孝子的心理预期是老人失去自理能力之后,自己熬上几年就能完成任务了,但是现在很可能从60级到90级,自己都六七十了,可能还要照顾老人,当三年五年的孝子还可以接受,当30年的孝子没有几个人能受得了,而且以前医疗条件差,老人得了病听天由命,挂了就挂了,大家心理上也都能接受,也没有什么道德压力。

现在这几年,当你必须面临这种选择的时候,所谓的道德就会崩塌。在当代社会,作为一个穷人,如果想通过孝道来养儿防老,是很难有好下场的。

不信的话,你可以看看现在农村贫困地区的老人,有几个能靠儿女安度晚年的?如果你有好下场,那代价肯定是你的子女被你坑掉了一辈子。所以很多地方都有长寿是在活子孙的命的说法。

在当代社会,作为父母想要真正解决自己的养老问题,只有两个可能性,第一个可能性是自己变得有钱有势,如果你认为自己成功的希望很渺茫了,那就尽可能的培养自己的子女变得有钱有势。

郎朗的父亲可以做到养儿防老,梅西的父亲也可以做到养儿防老,因为他们的子女给他们养老的成本压力几乎为零,但是樊胜美他爸是做不到养儿防老的,再过几年,他们家的亲子矛盾肯定会进一步爆发,樊胜美的父母是不可能做到体面的安度晚年的。

在当代社会,穷人指望靠孝来养儿防老的计划一定会大面积破产,尤其是在未来的十到二十年里。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八零后,他们的五零后父母已经迈进了70岁大关,养老矛盾会越来越尖锐,必然会导致社会的文化变革,这是社会规律,是谁都避免不了的。

所以,穷人的养儿防老计划,最后一定是悲剧。

电视剧《天道》中,丁元英跟他年迈的母亲说,“如果养儿是为了防老,那么父母就是天然的债权人。而且这种感情比山高比海深,你永远想的就是还债报恩,所以这种文化让每个子女都直不起腰来。你看这个民族就老是弯着腰,而老人越是觉得养儿防老,就越容易觉得吃亏,心里就越苦。”

“如果养儿是为了防老,就别说父母爱又多伟大了,养来养去也是为了自己,那是交换,等不等价还两说,碰上不孝顺的,就算赔了。”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相信养儿防老了?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相信养儿防老了?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相信养儿防老了?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相信养儿防老了?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相信养儿防老了?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相信养儿防老了?

以下为天道经典对话:

丁元英:医生,那我怎么做才能让我的父亲死?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相信养儿防老了?

医生:中国没有安乐死的立法,这里是医院,只有病人没有死,只要病人的账上还有钱,医生就必须救人。

大哥:上呼吸机已经有11天了,咱们开个会,看爸的事怎么办,这钱该怎么摊?

丁元英:如果是摊钱的事我就不参加了。

大哥:你凭什么不参加?

丁元英:我只知道他是我的爹,他是谁的爹我不知道。大哥说的是摊钱的事,如果我知道我爹不仅是我的爹,也是你们的爹。只要是个人,都会想怎么分摊钱的事。我和大哥都在外面,如果小妹在端茶倒水的时候也这么想,他们也是你们的爹。那这碗水就端不下去了。结果就是爹都喝不上这口水了。

(这段话的意思是丁原英和大哥平时在外,如果医药费平摊,对小妹不公)

大哥:小妹照顾父母,将来遗产都是她的。

丁元英:那没有遗产的父母就该扔墙头上了?讲责任本来就已经错了,说孝顺再加个美德就更错了。那应该是血缘关系的本来,本该如此。孝顺是个什么东西,是美德?非得把所有干净的地儿都弄脏了才踏实了。

原则上说父亲的医疗费和长期的医护都是我来负担。为什么说是原则上呢?因为他们都是你们的爹,这里有一个感情表达的问题。如果大哥觉得小妹这几年照顾父母很辛苦,想放几个钱表达一下心情也可以。

大哥:你要是没钱呢,你没钱会这么说?

丁元英:没钱的子女多了,办到哪里是哪里。尽心尽力是标准,办到什么程度不是标准。

小妹:哥你之前给了老人钱,现在说说眼前怎么办吗?

丁元英:爸现在还在病危阶段,先抢救生命。不确定是植物人的最后一刻,还是抢救。如果确定是植物人了,我就去拔管子。

大哥:就算确定是植物人,也不能拔管子。我是长子,就应该听我的。我不想让别人说我们不孝顺。别说家里还有点钱,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保住爸的一口气。

丁元英:注意,我下面说的话只针对我自己。如果我孝顺的口碑是以我父亲的痛苦和尊严为条件的话,我就不知道我是个什么东西了。(要知道在传统观念里,老人没死就拔管子,是不孝。但他很清楚,这样的愚孝,是以父亲的痛苦和尊严为条件的。)

大哥:你的这个东西是得以爸的命为条件。

妈妈:元英啊,那可是你爸啊。拔管子这种绝情的话你也说得出口。养儿防老啊,他就落了这个下场。生儿育女还有什么用。

丁元英:妈啊,如果你养儿为了防老,那就别说母爱有多伟大了。你养来养去还是为了自己,那是交换。

小妹:哥,我觉得你不应该这么说妈,养儿防老,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

丁元英:养儿防老,那父母就是你天生的债权人,而且这种感情比海深比海高,你永远想的就是还债报恩。所以这种文化让每个人直不起腰来。你看这个民族就是老弯着腰。而老人越觉得是养儿防老,就越容易吃亏,觉得心里苦。

这一段的对话,绝对让人震撼,简直犹如当头棒喝

丁元英说的这句话多么清晰。

如果说养儿为了防老,那就别说母爱有多伟大了。

任何时候,子女都不是小号重练,以孝顺为借口的不尊重,是换不来任何真心的回报。要是觉得养儿就是防老,那就别提什么伟大,这就是不可预知后果的交换。

而且我发现一个还挺有意思的现象,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家庭父母越是拼命对孩子好的,孩子越是能体谅父母亲的不容易,父母越是强调要孩子体谅父母的,孩子反而遇事第一个想的是他自己

而且丁元英其实是极其孝顺父母的,在《天道》开头丁元英与妹妹丁秋红的对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丁元英取出文件袋和6万美元一起放到茶几上,说道:“这辆车你们开回去,拿着手续在成都办牌照。车里有两台电脑,你们用得着。这是6万美金,我交待一下,这是专款专用的钱,1万用在汽车的日常费用,5万用在父母大病时的应急,这个钱,雷打不动。”

谢辉点头说:“哥,父母年纪大了,你的心思我明白。再说,家里的日子蛮过得去,也没啥子用钱的地方。”

秋红说:“哥,你真该回家去看看。”

丁元英说:“过段时间。”

丁秋红满脸失望之色,又说:“哥,我想把茶馆改造一下,可爸不同意,我想让你帮我给爸做做工作,你打个电话就行,我觉得你的意见爸能听得进去。”

丁元英说:“我也不同意,这倒不是因为茶馆的产权是老爹的。你把茶馆的门坎垒得太高了,家长里短的茶客喝不起了,茶馆的市井味儿就没了。老人有个事儿忙叨着,充实、乐呵,这是性价比最高的消费。”

秋红不做声了。

丁元英说:“老爹开茶馆那么多年,该赚几个他心里有数。真改成一杯千金的茶馆,单靠一杯清茶,能聚来一掷千金的客人吗?”

秋红:“哥,你不用再说,我明白了。”

我自己在读大学时,宿舍里一共是8个人,三个是城里来的,五个是村里来的。在与大家相处的过程中我发现,城里的小孩相对开朗点,内心阳光点儿,一天到晚笑嘻嘻的。村里来的小孩,沉默寡言的多点儿。

也许在城里长大的小孩,内心的自信心比较强,从小就不用为物质忧愁。村里的小孩呢?有些父母会在他们身边天天抱怨挣钱太苦逼了,大学费用太高了,千万不要浪费钱,千万不要浪费粮食,在校能吃饱,衣服能穿暖就行了。孩子天天听这话,内心能阳光起来吗?

我读大学时,父母就常常唠叨:“只要你愿学,就算家里砸锅卖铁也继续供你读书,要是你不好好读书的话,以后就别进这个家门,我们为了你,不舍得吃不舍得穿……此处省去1000字,由于父母对我期望太高,我大二就辍学了。

条件一般的小孩,内心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更受不了的是:父母天天在身边唠叨,我们都没本事,以后这个家就指望你了……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相信养儿防老了?

自己该奋斗的时候不奋斗,该勇敢的时候不勇敢,然后指望着孩子替你去奋斗,孩子去替你勇敢,最后再指望“养儿防老”,我个人觉得非常非常自私。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相信养儿防老了?

不是寒门的孩子早当家,是寒门的孩子早受罪。一出生就苦的孩子,一生都是苦的。

温馨提示:今日江湖潜规则完,更多干货内容,尽在狼叔内部圈子。

学习内容:人际交往、 职场升迁、职场、官场、人情世故、江湖潜规则、老狐狸混社会的经验等,学会牛人的思维模式,提前三十年改变命运。

赚钱是有秘密的,人性也是有秘密的,不了解潜规则的人,无论付出多少,都得跪着挣钱。

原创文章,作者:777,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mengapp.com/8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