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时不时听到我妈和村里的一些妇女私下讨论谁偷人了,谁给谁戴绿帽了,让我产生了一个启示,就是偷汉是件避不开的事情,有人的地方就有人偷汉这种事发生。
有的妇女比较会偷,老少通吃,不是偷本村的,就是偷隔壁其他村的。而且事情往往是这样的,偷汉的妇女有可能以为别人不知道他偷汉的事,而实际上她的事已经家喻户晓了。
我小时候也撞破了一个本村的妇女正在偷汉的事。当时是夏天的中午,很热,我有点事去她家,她家的大门是虚掩着的,我推开门一般都会喊屋主人,比如喊婶妈、叔叔、伯父、伯母之类的,喊了几声之后有个头发全白的陌生老头从屋里冒了出来,他话也不跟我说,就急匆匆朝大门走了出去。然后接着就是此屋的女人走了出来,她红着一张脸,问我有啥事。
那个时候,此屋的男主人当然是不在家的。
2
小时候,村里的人老是因为一些现在看来很无足轻重但当时认为很重要的事争吵、械斗,最多的就是为稻田的灌溉问题,因为那时候每家每户的经济命脉就是靠着几亩田,禾苗需要水才能生长,水资源靠的就是池塘,因为水资源有限,所以往往会为了水的问题争吵。

我记得有一次我家和别人家吵了起来,他们家的儿子拿着一把柴刀。
而现在村里面的田因为没人种,所以大面积被个人承包了,他种多少亩,他就能获得国家多少亩的现金补贴。水的灌溉问题也解决了,因为农田边隔一断距离就会打个井,直接用地下水灌溉,保证了所有的农田都能灌溉到。一些比较偏僻位置的农田则直接荒芜了,因为不好打理。现在杀虫撒药用上了无人机,收割也用收割机,效率高多了。
3
小时候,我妈牵着我的手(我长大一点后就跟在她后面)走路去赶集,我家这个村离镇上是有点远的,有 8、9 里路,那时候单车是极少数家庭才有,更别提摩托、小车了,所以那时候所有人去赶集都是走路。
那时候的路是土路,是用脚走出来的。有些路段凹凸不平,要么就很窄,只能过人,过不了车,甚至推个单车过也费劲。

在赶集的路上,往往会碰到也去赶集的同乡,然后就攀谈起来,于是就三五成群一起走,边走边聊,聊不完的话题。每个妇女手上都会标准地提一个编织篮或篓子。

那时候的物价是真的便宜,零食啊水果啊才几毛钱一斤,带个 10 块钱就可以去赶集了。
现在去赶集的话则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比较热闹一点,因为这时候年轻人都回家了,而现在家家户户都有车,水泥路又通到了每家每户的门口,所以赶集都是开车去。平时的话,农村都没啥人,留守老人去赶集的话就骑个电动车或者摩托车。
4
由于现在农村几乎所有的青壮年人口都去外面了,只剩下一些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所以现在农村都空心化了,平时安安静静的,村里没几个人,偶尔会传出几声狗叫。
有很多房屋没人住,有的是一年到头就过年的时候回来住几天,有的是干脆过年也不回家了,直接在外面过年,导致一些房屋变成了鬼屋。

也传出个别情况就是这些没人住的屋子进了贼。
5
大家应该都听说了农村高价彩礼的事情,不过我的老家衡阳还没有那么恐怖,也就正常的水平,但有一个事就是农村的婚恋问题是个大问题。
对于我们的父母辈来说,他们只要一结婚就是一辈子,哪怕再苦再累、哪怕平时吵架吵得再凶打架打得再狠他们都不会离婚,但现在不一样了。一是现在男女比例失调,很多男的结婚是个令家庭令社会头疼的问题,想结也结不了。二是很多人结婚之后好不了多久就要离婚,然后再结再离,所以离婚率比较高。很多女孩子年纪轻轻就已经结了几次婚,并且每结一次婚都会生小孩,所以有不少孩子都是同母异父。一般离婚后孩子都会判给男方。
这种情况就造成了家庭的破碎,一些孩子只能在单亲家庭长大。
6
再说一个关于过年的事情。
我小时候从大年初二起,就被我爸带着走路去亲戚家拜年,比较远,要走一二十路,一般下午出发,要走到傍晚才到外婆家。走完一家然后大家一起去另一家(一些姨妈家),全都是靠走路。晚上在谁家就在谁家睡,一直要到初八才走完这些亲戚回到家里。我和我爸在外拜年的日子里,我妈就在家里接待来我家拜年的人。
我记得在我还很小的时候,那时候家里招待客人的零食比如花生、瓜子、黄豆、红薯干等等都是自己种的,在快要过年的时候就拿出来炒熟,红薯干之类的则是早就煮熟、切片、晒干的,一直保存着。所以过年的时候我妈会比较忙。
那时候还有一些风俗习惯,我记得最深的就是舞龙了,村里组织的舞龙队会舞到每个人家里,并且会舞到每间房里,非常热闹。

现在很多风俗习惯都没有了,没人去折腾了,有的人连过年都不回家,可想而知现在是什么情况。现在过年最主要的仪式就是去亲戚家里拜年顺便吃顿饭,哪怕是远房亲戚,也是当天去当天回,不会再留宿了。
原创文章,作者:777,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mengapp.com/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