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继续聊在什么时间/空间,去做边际成本递减的事儿。
这里引用辉哥《人生护城河》书里的一个概念:第三空间。
所谓第三空间,就是能让我们能独处的时间和空间。
01 重要性
为什么要特意强调开辟属于我们自己的第三空间?
因为成年人真的太无奈了:上班陪同事、应酬陪客户、回家陪家人、周末陪孩子。
属于自己的时间本就少得可怜,还要划出固定时间,去做那些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更是难上加难。
而这些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才决定着我们今后之后人生的走向。
比如健身、读书、思考、写作、兴趣培养、技能学习、认知提高、副业探索等,都属于上述归类。
是带着麻木一直打工下去,直到对生活毫无反驳之力;还是从现在开始积累,等待命运转折点的到来,一切取决于我们自己。
02 定义
到底什么是第三空间,没有你想得那么高端大气上档次。
定义很简单就两点:与自己独处,且在特定时间段内。
前者很好理解,不被其他人打扰,一个人呆着的时候。
后者也好理解,避开任何与工作、家人、朋友、客户有接触的时间段。
两者叠加起来,这种时刻就有很多:独立上班路上,一个人开车时,呆咖啡店时,蹲图书馆时,钓鱼时……
每个人生活现状不同,但只要你细心去寻找,总能发现不少莫名其妙的第三空间。
像每次我蹲马桶思考人生时,总觉得自己像个圣人,也许能和王阳明一样,来一场成都悟道。
03 如何利用
找到了第三空间,接下来就是把那些边际成本递减的事儿给塞进去,这里给大家四个实用小建议。
第一,根据个人体验,建议大家最多列出1-3件最重要的事就够了,因为事一旦超过3件,就很难完成了。
第二,把连续性较强的事情分配到大块时间里,把连续性较弱的事情分配到零碎时间点上。
我最终决定做好健身、写作、思考这三件事,把写作(含看书)安排在早起后、午休前、回家后,把健身安排在回家后以及周末上午,把思考安排在上班路上、坐地铁时、蹲马桶时…….
第三,规划好了时间段和要做的事,那便开始尽情享受这段孤独且踏实的旅程吧。
这里我再给大家分享一个小秘诀:把这些第三空间进行个性化命名。
比如我把写作时间为”脱离打工之路”,健身时间称为”鬼背训练营”,思考时间称为”智者时刻“。
你看,这么一改名,不仅强化了目的,还增加了我们对做事的期待感,就很神奇。
第四,不要抱着任何功利目的,认真去做,坚持,每天坚持,剩下的交给时间。
—现在—
其实自己一直在使用“第三空间”,直到看到辉哥对它的精准定义,才恍然大悟,吾道不孤啊。
此外,虽然这三件事暂时没能给到我太多物质上的回报,但截至目前,已经给过我不少隐性福利。
写作给我了更多工作机会,健身让我有了熬夜学习的本钱,思考让我在处理人与事上更加理性、高效。
这些都是坚持带来的甜头,而且我相信,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等着我。
所以,你的未来又想怎么过呢?你的第三空间又想怎么安排和利用呢?
不妨找个没人打扰的时候,泡杯茶,点个兔头,好好琢磨下吧。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共勉。
原创文章,作者:777,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mengapp.com/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