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聪明」也是可以通过系统学习的

相信你接触过不少「聪明」的中年人,比如你的上司、老板、长辈、导师……

随便聊两句,他们就能把你底裤看穿,面对复杂的局面,他们一眼就能瞧出问题所在。

我羡慕他们的通透,但事实证明,短期内学不会,因为这种聪明,或者说智慧,是别人在几十年社会毒打中磨出来的,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如果说上述这种经过光阴洗礼的智慧,年轻的我们无法复制,但有另一种系统性智慧,我们现在就可以入手。

没错,这种智慧就是查理芒格提出的思维模型。

简单来说,不管是概念、方法论、还是思维方式,只要能帮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能被定义为思维模型。

试想你买了个新手机,什么APP都没下,什么都做不了。

但当你装了几十个APP,基本上,你生活中90%的需求都能通过滑滑手机解决。

手机就是你的脑子,APP就是思维模型。

我们要做的就是选择适合自己的APP,装进手机。

至于选什么APP,网上有太多思维模型的“干货/资源”,但我真心不建议大家直接去套用,真的没用(我试过)。

一来数量太多,背不了,把时间花在背这些上,就成了形式主义。

二来很多思维模型超出了我们现有的认知水平,背了也没法灵活使用。

所以什么思维模型才适合我们个人?我强烈推荐大家从特定书籍中寻宝,这里推荐三个小原则:

1/书籍领域:越广泛越好,心理学、会计学、历史、哲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人类学……而不是仅限于个人成长类书籍。

2/书籍类型:原理or工具类书籍,尤其要关注那些每个领域的头部书籍,比如曼昆的《微经》、康德的《批判》等。

3/模型特征:大道至简,在书中寻找那些具有普世价值的原理,有时候道理越简单越好用,只不过容易被忽视。

找出这些特别能打动你的「朴素」原理后,接下来在生活中使用,试着用这些原理去解决当下存在的各种问题。

能不能用,好不好用,一用便知,我举几个自己常用的思维模型:

决策树(数学):遇到抠头发的难题,焦虑没用,把问题拆出来,一切都顺了。

借贷法(会计学):每月复盘时,知道下月什么该多/少/不花。

沉默成本(经济学):面对心有不甘的事,以前的投入都是屁,该断就断。

SWOT(企业管理):谈恋爱、人际交往,多分析下敌我情况,胜率翻倍。

二八原则(统计学):分辨哪些是重要的事,又该怎么分配时间精力。

断裂点系统(工程学):到点必须停下,比如晚上11点必须洗澡睡觉。

……

这些从书堆里一个个揪出来的模型,不仅让我工作更加高效,在面对生活中各种疑惑、困难时,更有信心和思路去解决。

如果大家有兴趣,也可以试着去DIY自己的模型组,非常好用。

而且伴随我们不断累积,当我们熟练运用1个、10个、30个、50个思维模型时,能明显感受到自身对生活掌控度的变化,区别很明显。

也许就像查理芒格所说的那样,当我们掌握了100个模型时,也许就变成了曾经想成为的那种聪明人。

最重要的是,这种变聪明的方式是我们主动选择的,是可以系统学习的,而不是靠社会毒打被动学会的,共勉。

原创文章,作者:777,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mengapp.com/13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