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撬开新世界的缝隙

这些天我接触博弈论的书籍,感觉通过这道缝隙,撬开了一个新世界。

博弈论属于经济学范畴,很多人对它的第一印象可能是囚徒困境,或者把它与心机、腹黑、勾心斗角等标签联系在一起。

但在我理解中,博弈论只是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并做出理性决策的工具。

工具是中性的,如同菜刀,拿去嘎腰子,还是切肥肠,看使用者。

而且博弈论适用范围不要太广,人际、感情、职场、管理、商业等很多领域都能运用,越琢磨越有意思,尤其当我们把博弈论和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时,举几个例子:

1/破窗效应:只要有一个窗户被砸坏,如果你不及时制止,后患无穷。

应用:你在水群时,遇到过那种自以为很幽默,实际开玩笑没分寸的人吧,不给面子,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给面子,ta越说越起劲,其他人见状也跟着“黑”你,神烦。

我以前就深受其害,后来遇到类似情况慢慢做出改变,当在这类人刚张口时,我会立刻问候其全家,完了再补句:不会吧,你不会开不起玩笑吧。

试着放飞自我,对这类人不用留面子,很爽的,有时候太碍于面子,受伤的是自己,还是长期的。

2/哈丁公用地悲剧:当薅羊毛不用付出代价时,再多的羊毛都要会被薅光,最后大家都没的薅。

应用:很多公司都有购买资源,比如给市场用的客户信息,但我发现免费的东西很廉价,比如我见过不少市场同事不仅抢同事的客户联系,还因为客户成交后的归属问题扯皮。

如果我以后开公司,一定会把公共资源单独分给每个市场,并设置相应限制,比如每人每月固定多少个,这样既避免了扯皮的状况发生,又让市场更珍惜手头的资源,提高转化效率。

3/华盛顿合作定律:外国版的三个和尚没水喝,人一多就懒,谁都不想动,反正最后“法不责众”。

应用:这个问题在带团队时尤其明显, 虽然大家存在上下级,但伴随时间推移,又是同龄人,关系自然熟络起来,这时候下属会在某些职责划分模糊、收益低/无收益、吃力不讨好的事上偷懒。

后果就是每周会议boss发火,把锅甩你身上,那叫一个憋屈,后来我学会把责任归属划分得很清晰,交情归交情,但我会给下属明确表示,哪些事属于ta的,如果下次boss再问起,我就直说了哦,你看ta会不会偷懒。

4/傻子、骗子和聪明人之间的博弈

做人傻点,纯粹的利他主义,相信吃亏是福,往往没啥回报,还会被骗子收割;当骗子,纯粹的利己主义,虽然短期内能获利,但时间一长总会被拆穿,失去长期稳定收益。

应用:到底该如何做人?自私还是厚道,我一直很疑惑,但我在这个理论中看到了最好的答案:不当傻子,也不做骗子,而是做一个聪明人。

在和他人的第一次合作中,主动释放善意,如果对方讲诚信,自己也讲诚信,以后长期合作;如果对方耍阴招,直接把这个人拉黑,并把ta的“光辉事迹”传遍全圈子。

听起来很简单吧,但你仔细想想,极富哲理,因为人性决定骗子不会消失,但上述做法最大限度压制了骗子的存活空间,让更多傻子幸存下来,从而让整个市场走向良性循环,大家有钱一起赚不香吗?

以上4个举例是我感触最深的点,但1000个人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你肯定能从相同的理论中,挖掘出更多不同的使用方式。

比如如何追女孩、如何炒股、如何去食堂不用排队、如何拒绝被同事强塞工作、如何租房便宜、如何打麻将……

只要你脑洞够惊奇,触感够灵敏,绝对能挖掘出很多让自己幸福感翻倍的使用方式,而不是仅限于枯燥的理论。

概率论过于博大精深,可以说是个被人忽略的宝藏,我只是站在门外远远望了一眼都收获不少。

如果你也对概率论有兴趣,不妨去翻翻,这时间花得会很值,周末愉快。

原创文章,作者:777,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mengapp.com/1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