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乖小孩后遗症」你都有吗?

你对「乖」这个评价第一感觉如何,不仅限于孩子,成年人也算。

昨天我下楼做核酸,碰到个特别「乖」的初中女孩,忙前忙后,帮老年人操作手机,提醒大家要间隔一米,完事后站在她母亲身边,一脸骄傲,求夸。

先不说她有没有干扰到做核酸检测的正常流程,我只觉得她有点可怜。

因为我也曾是“乖”小孩中的一员,高中之前深受其害,后来离开家到外地读书,才算主动摆脱这个漩涡,但现在还有后遗症残余(父母对我挺好的,别误解)。

你可能觉得,当个乖小孩不挺爽的,只需乖乖听话,不仅少了很多麻烦事,还能从父母、亲戚、老师那儿得到奖励,美滋滋。

我曾经也这么想,不过这个幻想终止于18岁。

而且按照这个逻辑活下去进入社会,才是一切噩梦的开端,以下是我这些年偷偷观察到的乖小孩后遗症这些「乖小孩后遗症」你都有吗?

1/缺失目标:从小被父母、老师捧在手心,坚信念好书,就可以拥有一切,毕了业进入社会,面对现实中各种魔幻操作,价值观瞬间塌了,以前念的书有啥用?至于今后的人生该怎么走,之前没想过,现在很迷茫,未来也不知道。

2/缺乏魄力:按父母的教导,乖乖听领导话,老实打工,只能保证自己饿不死,然而在疫情+经济下行的双重debuff叠加下,再听话也没用,公司财务不好,说辞就辞,此时如何披荆斩棘,寻找其他生存路子,需要勇气、魄力、主见、匪气、灵性,可这些品质早在听话的过程中被磨得一干二净。

3/缺乏性魅力:妈宝男、爸宝女,相亲时痛苦无比,不多解释。

4/缺乏社交力:父母的话听惯了,容易成为“温室里的花朵”;老师的话听惯了,容易成为同学眼中那个臭打报告的,无论是哪种,都游离在同龄人社交圈之外,等毕业了,沦为领导的舔狗,兼职下办公室的卷王和工贼,哦豁,中午一个人吃饭吧。

5/缺乏快乐:乖小孩从小就被教育要察言观色,要照顾别人的情绪,凡事以别人的意愿为主,可自己理解别人,谁又来理解自己呢,讨好型人格足以让人郁郁寡欢一辈子。

上面5点是我认为比较明显的乖小孩后遗症,但你可以发现,身边有不少乖小孩过了30岁也能过得相当滋润,不用为生计发愁,每天不是旅游就是打卡,家里有矿,羡慕不来的。

但我们作为普通人,没本钱去作,如何割舍掉精神中残留的乖小孩后遗症,更好融入社会、获取资源,让自己的人生进入良性循环,这几个好办法可以试着去改善。

1/相处方式:在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孝顺归孝顺,但不要事事请示,自己是自己,父母是父母,个人赞成“报喜不报忧”,让父母了解到我们处理问题和忍耐痛苦的能力,才能对我们更加放心,逐渐放手。

2/地理间隔:条件允许的话,尽量在地理上和父母保持距离,哪怕住一个小区不同楼栋也行,因为和父母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很难改变“乖小孩”受控制的命运。

3/财务独立:很难,但现实中很多人站不直的根源就在于向父母伸手,比如房贷、车贷、小孩奶粉钱、生活费等,想办法多搞钱吧,别无他法,财务自由,精神才能独立。

4/自己做决定:所有重大的决定自己去做,所有的好与坏自己去承担,比如选学校、专业、工作、领导、对象、婚姻等,即使初期的决策失误会让我们痛不欲生,但独立和勇气就这么熬出来的。

5/学会拒绝:这里的拒绝不单指对父母,面对朋友、同事、领导、对象的不合理要求,只要过了底线,或者内心超级不舒服,果断说no,第1次很难,第10次也难,第50次就没感觉了,有了底线和脾气,别人反而会更尊重你,人性就这么贱。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有着部分乖小孩后遗症,不用觉得害羞,谁还不是家里的小王子/公主呢,现在割舍掉就OK。

这个过程可能伴随着持续的不适感和不确定性,和父母/朋友/同事/对象之间还有争吵、互相不理解、冷战等。

但这些都是必经之路,至少我是这么走出来的,况且成长和蜕变哪儿有不痛苦的?

希望我们都能成为真正的成年人,生理上是,心理上也是。

原创文章,作者:777,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mengapp.com/1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