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老是记不住怎么办?

相信不少人读完不少书,隔了一年半载再回忆具体内容,大脑一片空白,诶,这本书讲的啥来着?

我就怀疑过自己是否年龄大了,记忆力减退,还去某乎、某书查怎么记笔记,纸质版/电子版都试过,没用,再后来我深刻检讨自己的读书动机,才发现问题出在哪儿。

原来读书记不记得住,和记忆力压根就没关系!

当初我只是带着「浏览」的心态去读书,KPI就是读完这个动作,什么都记不住,除了感动自己没其他收获,而且我们的大脑又不是计算机,怎么可能随便看一遍就能记下来,有人能做到,天才 or 超忆症患者。

况且我们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么?哪怕全记住了有什么用?能给现实/自己带来什么具体帮助么?

带着这些疑问,我不断尝试最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并总结了几个小诀窍,分享给大家,至于读书的意义,每个人想法不同,我把自己的看法留在文末。

1/带着问题去阅读

想问下你看书的目的是什么:升学考试、梳理内心、改善人际、提高认知、学习技能、解决问题?

除开阅读文学、诗歌作品之外,我会带着问题去书中找答案,这个问题明确而具体。

比如我该如何应付睿智领导、如何梳理内心的暴躁情绪、如何优化每日安排等,去书里找作者是怎么解决的,理论是否靠谱,自己是否能使用?

找到可行的解决办法,立马在自己身上尝试,能让我们迅速感知到读书带来的帮助,这种短期反馈带来的刺激感,怎么可能记不住。

建议大家不要纠结这本书有没有看完这件事,一本书,哪怕你只看了几页,但只要帮你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就比你读完N本书却没印象强。

2/试着自己描述

我最烦那些喜欢玩概念,把简单原理说得很绕的作者,直接说人话不好么,搞这么复杂谁记得住?

如果你既不想惯着作者直接弃书,又舍不得吸收知识怎么办,简单:理解原理后,换成自己熟悉的话表达出来。

举个例子,墨菲定律的百度定义是: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

上面这段话估计得反应一下才能理解,但用人话来描述呢,比如怕什么来什么,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是不是更好理解了,也更容易记住了?

再进一步,我们能从这个原理中学到什么,又该怎么在现实中运用,比如老板在公司时就不要摸鱼看手机,不论隐蔽性再强,总有被逮住的几率…

你看,按照这个思路去啃书,不仅知识点记住了,连运用手段都被开发出来了。

3/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最能记住知识点的办法,没有之一。

因为光知道没用,很容易忘,理解也不深,得亲自去做才记得牢。

你可以发现我们周围有太多泛泛而谈的嘴炮,什么都懂,各种教你做人,但当你问ta自己做得如何了,立马不吭声。

比如运营公众号这件事儿,我当初看过不下10本理论书,但动起手来啥都不会,隔一年知识点全忘了,后来我重拾那些书,按照作者嘱咐一步一步自己去做,才明白他们警告和叮嘱的意义,如获至宝。

很多事也和运营公众号一样,书里看懂了,自己再去做一遍,用身体去感受作者的意图,两相对照,才能真正理解并记住。

04 分享出去

这个方法算是补强吧,把自己看懂的、做过的、有反馈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理解梳理后,再分享出来,比如我现在正在写的东西。

在记录的过程中,一旦发现逻辑卡壳,就说明有地方没做好/没搞明白,此时再去翻书里的遗漏点进行巩固,记忆效果翻倍。

这种将知识点二次深化并巩固的流程,虽然很麻烦、枯燥,但却能把一本书吃烂、吃透。

好了,我的4个小诀窍分享完毕,核心点就四个字:落到实处。

当我不把看完一本书当成KPI,而是始终以自我改变为进度,记不住这个问题早已不存在。

也许,这就是读书的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777,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mengapp.com/1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