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弱,真的没救?

敏感、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弱,其实和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无关。

有个在成都开酒吧的北京朋友,一米八几的肌肉棒子,自从某音上“老北京人”的烂梗火了,他几乎天天面对调侃:鸡尾酒啊,就得让这老板调,那叫一个地道……

他没少给我吐槽这地图炮有多无语,直到前几天,他朋友圈发了个“打卡老成都人都爱吃的兔脑壳店,真地道敏感、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弱,真的没救?”。

我感觉他崩了。

他不是个例,我相信人群中也有不少人敏感、脆弱,比如曾经的我,只要别人的语气或眼神稍有不对,都会觉得别人在嘲讽、挖苦自己,立马炸刺,闷闷不乐几天。

我也曾想过干脆长期宅家里,远离社交,那样就没烦恼了~

话是这么说,可现实提醒我,人是社会性动物,除非家里的矿花不完,一个人想生存下去,就必须和人接触,有接触就有矛盾产生,避不开的。

况且躲家里工作也没用,认识有蹲家里做自媒体的同行,为了方案和费用,天天和甲方撕X,头发那个掉的,真不容易。

那咋整,我带着自救的初衷,翻了很多心理学书籍,实操过很久,截至目前,我不敢说自己是厚脸皮,但和之前那个敏感的自己判若两人。

现在我把这段心路历程分享出来,希望能帮到更多受敏感情绪折磨的人。

01 精神脱敏

医学上对过敏有种脱敏疗法:确定好过敏原是什么,再不断摄入低浓度过敏原,直到某天彻底适应它,不再过敏。

这种疗法换到敏感(精神)上同样适用。

比如你越厌烦、害怕什么,就越得去主动接触,可以从勉强能接受的程度开始,我个人的适应顺序是线上—线下—陌生人—公开场合。

线上:多和你觉得嘴很贱那些人在线上聊天,隔着屏幕,ta也看不到你的表情变化,让ta放飞自我,当你感到不适时,憋住,继续聊,长期坚持,直到适应为止。

线下:光躲在线上锻炼还不够,走出家门,多和嘴贱的朋友/同事约饭、聚会,少说多听,适应ta们的各种奇葩言论、口癖和举动,憋住,别吐。

陌生人:适应完身边的奇葩熟人后,多参加线下陌生人聚会,像是短途游、剧本杀之类的,APP上有很多,相信我,你肯定会遇到些颠覆你三观的神人们,比如直男癌、女拳狮、暴发户、暴力狂、傲慢怪、高傲姐、抠门之神等,还是老套路,少说多听,不断提高自己对傻X的忍耐能力。

公开场合:有世间奇葩有了基础概念后,将挑战从1v1换成1v多,我主动去找过周末发传单的兼职,去社区/街道办做志愿者,不图赚多少,只想尽情享受来自四周的白眼、冷漠、傲慢和恶意,很刺激。

这四步听起来很简单,但我花了两年才走完,前中期确实尴尬、难受,但伴随锻炼程度加深,敏感点被不断提高,现在遇到生活中90%的情绪炸弹都能自动忽略,地铁上跟老年人抢座成功后,被人当面瞪着,内心也没任何波动。

02  反复幻想

其实这种办法也属于精神脱敏,我之所以单独拉出来说,是因为它使用起来不用和人接触。

大家觉得敏感、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弱的根源是什么,我觉得是怕被人批评,往深里说是自己在某方面比较自卑。

自卑的点包括不限于年龄、相貌、身材、性别、车子、房子、票子、学历、工作能力、家庭背景……

后来我想了下,哪怕这些问题真的存在,那又如何?

因为别人只会diss,却不能提供切实的帮助,diss就diss,就当狗叫吧,接下来是让自己对可能到来的嘲讽、挖苦提前变麻木,无所谓。

办法贼简单,反复幻想最坏的结果会是什么,把对方幻想得越面目可憎,效果越好。

比如我对自己工作能力很敏感,以前经常因为次日会议失眠,特别害怕老板批评我能力不行,做的都是什么垃圾玩意儿。

后来轮到每次开会前,我会在睡前半小时,高强度反复幻想老板可能对我说的难听话,幻想次数一多,累了,大不了开除我,无所谓了。

你还别说,想通了这点,我再也没因为会议的事儿失眠过。

03 理性看待

如果以上两种办法属于精神脱敏,那这种办法属于用理性去看待冲突。

以前我遇到相悖的意见,总觉得别人是因为对我本人有意见,才会各种“恶意”针对,事实证明我想错了。

但有没有一种可能,其实别人压根没care过自己,只因立场/需求不同,表达的诉求才不同呢?

比如我曾因为项目方案和隔壁部门的哥们争吵多次,差点动手,一直觉得他对我本人有意见,处处针对,跟个神经病一样,每天上班最痛苦的事就是看到他,贼恶心。

但有次团建聚餐,鸡贼又寡言的领导给我透露了事情的原委,哦,原来我挡他财路了。

后来我把那哥们约到楼道抽烟,没吵架,而是主动坦白了双方的利益冲突,询问是否可以合作?

那瞬间他有点懵,还是点了头,我也抽到了进公司后他递来的第一支烟,之后我俩关系一直不错,现在还有联系。

当我慢慢学会忽略“自以为”的坏情绪,用理性去分析对方的立场/需求,在职场上和同事相处模式越发融洽。

而且我发现这种理念同样适用于和邻居、朋友、对象、父母、陌生人之间的交际,每次对方一着急,我立马闭嘴,猜对方想要什么,而不是局限于当下情绪。

好了,三种办法说完了,不知道对你是否具备参考性和可行性。

其实还有个最简洁高效的办法:盯紧内心目标,自然不会在意别人的看法,但想达到这个境界真的很难,所以我没列进来。

最后,我特别想说,敏感、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弱,大概率是家庭因素和先天性格导致的,过去的就过去了,千万别责怪自己,只要现在多费点心思,一定能纠正回来。

更何况,大家都很忙,谁有心思去关注你,真以为自己是RMB啊,想多了。

原创文章,作者:777,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mengapp.com/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