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打算和大家讨论一个相对生活化的话题,生活节奏。
我的生活节奏是偏快的,每天忙着应付各种工作和生活琐事,有时我甚至觉得自己如同一只被生活无情抽打的陀螺,越转越快,直到散架。
但前段时间,我突然意识到这种「被动」的快是不健康的,越到这种时候,越是要给生活留白,及时踩刹车很有必要。
所谓留白,就是我们主动静下来去思考:去思考那些和自身紧密联系的问题,比如个人发展、职业规划和未来生活走向等。
接下来,我从写作-工作-生活三方面去剖析。
01 写作
大家知道我年后的更新极其不稳定,还断更过几次,真不是我太懒,不想更,我是真的更不出来啊!!!
因为写作这种事情最需要灵感和创造力,年后各种破事挤在一起,每天无比烦躁,连个选题都憋不出来,更别谈更文。
但时间到了6月份,家里装修收尾,工作上的事也处理得七七八八,我开始有空闲去发呆、看书、散步。
结果我发现以前的灵感又回来了,很多莫名其妙的新选题,正是从我饭后散步,或者极为轻松的阅读状态中不断冒出来的,真的很神奇。
关于这点,我也和做平面设计、后期剪辑、算塔罗牌、做吧唧砖的朋友私下有过沟通,原来TA们也有过相似体验。
当你越是着急、越是忙碌,右脑越是无法产生新的连接,而创意就是不同信息产生新的连接。
所以,当你创意枯竭时,不妨给自己放几天假,和朋友去吃吃喝喝,啥也不想,反而能加快状态的恢复。
02 工作
勤奋可能是美德,但勤劳绝对和赚钱没有必要联系,否则富士康流水线的员工早财富自由了。
赚钱这件事,无非是我们创造价值,然后拿到市场上去交换,但指望打工,这辈子都无法出人头地。
打工的本质是老板承担大部分风险,再出产地、资源,赚大头,打工人出售白天的时间,赚小头。
当打工人发现自己收入不再增长时,会产生自己还不够勤奋的错觉,开始往死里卷,但卷到ICU里去也没用,因为收入就那么点,这就是个无解的死循环。
更绝望的是,不管打工人再怎么勤奋,迟早要面对中年失业危机,什么,你说大不了到时候去送外卖、跑滴滴?
不好意思,现在网约车和外卖市场早已饱和,有省份已经叫停网约车新司机的注册,外卖的众包和专送也卷出屎,送的人比吃的人多,这下你连后路都被切了。
打工人想赚钱,想出人头地,想有足够底气去面对中年失业危机,还得抽时间去思考和实践今后的退路,而不是天天996。
多想想以后会在什么领域深耕,靠什么手段维生,现在又该学习和沉淀哪些技能、经验和资源等等。
毕竟未来的竞争,拼的是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并不是一个天天996的大脑具备的。
当然,我不是说不打工,毕竟我们当下还得吃饭,而是在工作之外,抓紧一切时间去找后路,而且这个动作越早越好。
03 生活
写作和工作只是一方面,我觉得给生活留白才是的重中之重。
因为一些看似很虚无的问题,比如生活走向,实际上对我们前进方向有着很关键的指导作用,而这种思考,只有我们处在闲暇时间才可能进行。
回想过去几年,我发现曾经经历过的两个很重要的人生转折点,都发生在闲暇时期:一个是在2017年,我刚回四川,在链家打工,另一个是去年处于空窗期的几个月。
在链家的一年,因为上班能摸鱼时间很多,我抽空看了很多书,下了班我又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的性格、爱好,到底适合干什么工作,这才有了后来的买课学课,转行做幕后运营。
去年辞职休息的那几个月则给了我大量阅读和思考的时间,也正是因为那段时间沉淀,我才意识到发展第二收入的重要性,这才走上了写公众号这条不归路。
这两个和我性格、爱好高度契合的决定,都是在极度闲暇中慢慢浮现出来的,如果换到现在,日常工作相对忙碌,我猜大概率是想不出来。
说到这儿,我突然理解为什么很多大学生愿意休学去gap一年,很多打工人突然辞职去旅游半年,这些决定真的很有必要,且有意义。
拿我自己举例,如果我之前不去想这些“无聊”的问题,很可能我现在还做着不符合自己性格、爱好的工作,天天后悔,频繁跳槽,收入不稳定,最后还落下个抑郁症。
分享完毕。
如果你现在也很忙,真别把自己崩那么紧,不妨试试让自己慢下来,专门空出一段时间,去主动思考一些“无聊”的问题,收获可能远超你想象。
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体验,尝试过的人都知道。
原创文章,作者:777,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mengapp.com/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