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继续《高7》习惯五,知彼解己,之前的「积极主动」、「以始为终」、「要事第一」、「情感账户」、「双赢思维」点红字传送。
之前提到了双赢,双赢的前提是情感账户,情感账户的前提是你得先和别人沟通,「知彼解己」就是建议我们怎么高效沟通的。
不知道你是否遇到过以下尴尬情况:
孩子和同学朋友能聊几个小时,但和你没什么说的,宁愿自己坐一旁玩手机;
对象有心事,不和你说,事后你才知道TA去找朋友倾诉求助;
同事除了和你必要的工作配合外,私底下的聊天和聚餐,总没你的份;
倒不是说双方有什么深仇大恨,但对方对你就是毫无沟通欲。
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请大家认真回忆下,你是否用过以下这四种错误的回应方式呢?
1/价值判断
-亲爱的,星期天我约了朋友去看个展,票都买好了,麻烦你周天在家打扫下卫生,辛苦你啦。
-看展有什么用,看了能赚多少钱啊,你老是花钱看这些东西有什么意义……
2/追根究底
-兄弟,能不能借我1000元,我打欠条,后天发工资还你。
-你每个月的工资不是挺多的吗,怎么还借钱呢,买彩票去了?请女生吃饭?你到底怎么欠的,先给我说说。
3/好为人师
-爸,我想辞职了。
-谁年轻时工作不辛苦,我那时也不好过,但等过了10年,你再回头看,那都不是个事儿,儿子你忍忍,先干着。
4/自以为是
-老板,我这边需要资金支持,因为不投钱的话,这活动真的没法做。
-什么钱,这活动我看挺简单的啊,别的公司没有花钱不照样做吗,你自己想想办法,我只看结果。
看完以上对话,不知道你有什么感受,反正我的血压上来了,以后只想远离这种小可爱,一句话都不想说。
所以我们该如何避免这种得罪人的回应方式呢?
知彼解己,先去了解对方,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最后达成双赢。
先说知彼
知彼即不带任何技巧,只带着真诚,耐心去倾听对方心声,理解对方。
因为人只有感到有足够安全感和被理解时,才愿意吐露心声,才有建立情感账户的可能。
而且,人真的很敏感,但凡你目的不纯,不管隐藏得再好,对方都能察觉出来,所以我们在倾听别人说话时,最好舍弃一切技巧和个人经验,瞒不过的。
说下书中介绍的几个回应技巧,我对女友试过,挺好用的。
接着拿上面的父子辞职对话举例。
-爸,我想辞职了。
-你这状态看起来确实不想干了。(第一步,复述对方的话,表达自己看法)
-对呀,钱少,事多,经常加班,还有那小可爱老板,真的恶心……
-听出来了,你现在真的很讨厌这些事。(第二步,再次复述对方的观点,但要用自己的逻辑和词语)
-确实有点顶不住了,我想辞职,这几天就辞职。
-那你现在有其他打算了吗?(第三步,问问对方怎么想的,而不是着急先给自己的意见和价值观)
-有啊,我看了一家公司,挺合适的,约了下周面试,而且我朋友那边还能内推……
-挺好的。(第四步,给予肯定)
-爸,你帮我参考下呢,我看上的那家……
你看,这样去回应,儿子是否更能愿意沟通呢,如果一开始父亲就责怪儿子,后面的对话基本就就断了。
而且,当一个人愿意向你敞开心扉时,TA吐露的事情可能远超你想象。
比如这位儿子,当他感觉父亲是个能沟通的人,像个平等的朋友,他还可能把某些事给抖出来:比如偷偷早恋、被同学带着抽烟、拿了家里的钱去买鞋子……
关于这种回应技巧,我最佩服B站的峰哥,他在采访王哥(一个精神病网红)的过程中,把这种技巧运用得炉火纯青。
整个对话过程中,峰哥一直在循循善诱,王哥觉得自己有被理解和尊重,最后就差把内裤什么颜色说出来了,节目效果爆炸。
但我个人对峰哥这种小心机不是很认同,逗傻子,不地道。
但我们无法否定的是,很多时候,真诚比任何套路都管用。
此外,知彼是有风险的,因为当我们试图去共情对方时,我们会很脆弱,如果这时被拉入对方的情绪和想法中,内心还不够坚强,很容易受影响。
但共情这一步无法避免,只有被影响,才能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所以我们从习惯一、二、三中锻炼出来的独立、坚强、稳定的内心,这时候就起作用了。
再说解己
如果知彼是通过某种聆听技巧,恢复或建立两人之间的信任,从而建立起情感账户。
那解己就是在双方有一定信任的基础上,如何去表达的技巧。
古希腊人有一种哲学观点,说是品德第一,感性第二,理性第三,这个观点用在表达上也适用。
品德指别人对你个人的信任度,总体表现也就是你的情感账户。
感性指你能通过交流,迅速理解他人的情感,也就是上面说的知彼。
理性指你的逻辑能力,即合理表达自己想法,以及合作意愿的能力。
如果我们做好知彼这步,其实已经满足前两步,想实现双赢,就差最后一步,理性。
第一,充分理解对方的需求和顾虑。
第二,清晰梳理自身的需求和顾虑。
第三,把两者需求和顾虑合在一起,真诚地表达出来,等待对方最终做决定。
举个例子,有次我负责谈公司某渠道的信息流投放,我和乙方谈了大半个月,但对方一口咬死1.8万,而公司只愿意掏1.5万,彻底僵住。
但我个人是很想做这个项目的(简历背书),外加和对方沟通过,双方都比较熟,所以我把乙方约到公司来谈谈。
当我把熬夜做完的新方案给他后,我说:
其实1.8万和1.5万差不了多少,而你无非是担心我们做了一单就不做了,这么大的折扣,会影响你冲业绩。
但我们也担心这渠道投放了没效果啊,老板想先试试,但我们老板很大方,他在有产出的渠道上很舍得投钱,如果这个1.5万投了,效果还不错,我觉得老板有90%的可能续约。
关键是,你不相信老板,还不相信我的工作态度和能力吗,我肯定会全力把这个渠道的投放做好,你赚业绩,我赚简历,长期合作难道不香吗,你觉得呢?
当我把双方的需求和顾虑全部说出来后,对方说了句考虑下就走了,等他到了公司,给我回了个同意合作的微信。
通过这件事,我才体会到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意思。
只有当两个人关系到位了,别人对你的人品/能力信任,这时你再给出理性的诉求,对方才有更高几率接受。
好了,分享结束。
看到这儿,可能有朋友反驳,这种沟通方式也太耗时间了,我也这么觉得,所以我们选择双赢对象要有针对性。
就像上篇里谈到的,我们可以从【亲人-职场-陌生人】这条路径走,从近到远,不断练手,依次推进。
尤其要重视那些真正爱你的人,虽然你花了时间,但很多困扰家庭/感情的问题直接被扼杀在摇篮中,后方稳了,我们才能心无旁骛往前冲。
总之,你不必以己度人,也不必费心猜测,下次和别人沟通时,管住嘴,带着真诚去试试呢。
原创文章,作者:777,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mengapp.com/105